丁兆军同志始终牢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宗旨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的育人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之本,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努力加强对本科生及研究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针对每位同学研究背景和研究兴趣的不同,专门给他们每个人都量身定做了个性化的培养方案。这些方案不仅包括研究课题的选择,英文写作能力提高的训练,科研项目撰写的培养,为他们以后独立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丁兆军同志作为学生支部的“红色导师”,积极将党建与实验室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开展“红色组会”,带领学生参观“红色基地”,激发他们爱国爱党、追求卓越、勇攀科学高峰,为他们将来更好地致力于我们伟大祖国的复兴和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丁兆军同志自入职山东大学以来,在学院和学校组织的所有考核全部为优秀;2020年被中国植物学会推荐为“全国创新争先奖有效候选人”;于2021年被评为生命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和山东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并被选为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山东省高校党代表(2022)。
一、师德师风方面
丁兆军同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工作。思想上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尽职尽责,积极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与学生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工作中谦虚谨慎礼貌待人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二、教书育人方面
丁兆军同志从2011年底回国到山东大学工作以来,除了为生命科学学院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生命学学前沿进展专题讲座以外,还积极参与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充分挖掘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内涵。所开设的课程均以“立德树人”为指导,以课堂讲授、师生讨论、科学实验、社会实践等为主要方式,在课程中不仅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的知识,而且还把 “生命科学与人类社会”结合起来,引领学生认识生命科学的奥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珍爱生命,健康生活。这些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寓教于乐,深受广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以“立德树人”为指导的研究生及青年人才培养坚持“立德树人”育人原则,所培养的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回国12年以来,共培养了博士后14名、博士8名、硕士16名;培养的研究生多人获得“山东省优秀毕业生”,“山东大学优秀毕业生”和“山东大学研究生优秀学术成果奖”等荣誉称号;培养的研究生和博士后以副教授或教授以上的身份入职各个高校或科研院所工作的11人,包括教授3人,副教授或副研究员8人,另外还有讲师/助理研究员8人。多人入选包括山东省青年泰山学者,山东省优青,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和山东省农科学院青年拔尖人才在内的各类人才计划,成为各个高校科研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2021年被山东大学生命学院评为“生命学院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2023年再次被生命学院评为“生命学院优秀教师”。
三、科学研究方面
丁兆军同志自2011年入职山东大学以来,以国家农业生产的需求为立足点,围绕国家卡脖子问题的“种业需求”,结合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以拟南芥、玉米和大豆等作物为材料,研究植物根的可塑性生长发育及逆境适应,旨在为作物改良提供重要基因资源和改良方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源头战略支撑。实验室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0多项,发表高水平论文80余篇,被引用5600多次,多篇为ESI高被引或热点文章,被F1000推荐,部分成果获2020年“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一等奖”,多次应邀在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做大会报告,代表性成果如下:
(一)系统解析了植物根尖干细胞微环境的分子调控机理;
率先提出根尖干细胞维持需要一个最佳的ROS和生长素水平(Tian et al., Mol. Plant, 2014; Yu et al., PLoS Genet., 2016; Yang et al., Trends Plant Sci., 2018) ;首次在植物中鉴定了一类快速响应ROS变化的AP2转录因子ERF114/ERF15/ERF109通过影响植物黄肽素的表达进而调控根尖干细胞的维持(Kong et al., Cell Reports, 2018);阐明非经典IAA33介导生长素信号调控根尖干细胞微环境稳态的新机制(Lv et al., EMBO J., 2020);阐释了ROS信号分子整合BR和乙烯信号调控根尖干细胞微环境的分子机理(Lv et al.,PLoS Genet., 2018; Lv et al., Integr Plant Biol., 2021);阐明NAC1转录因子协同根发育核心调控因子SCR和SHR调控根发育的新机制(Xie et al., Mol. Plant, 2023);解析MPK3/6-DPa分子模块介导生长素信号调控根尖干细胞微环境维持的分子机理(Wang et al., PNAS., 2023)。上述成果不仅是植物干细胞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也是生长素和ROS信号领域的重要突破和研究进展,部分研究成果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二)深入阐释了植物激素介导非生物胁迫(铝胁迫,盐胁迫)调控植物根伸长的分子机制;
系统比较了双子植物代表拟南芥和单子叶植物玉米响应铝胁迫生长素调控根伸长的分子机制:阐释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局部合成调控拟南芥响应铝胁迫时在根尖产生一个生长素的最大化,进而通过调控细胞分裂素的合成及细胞壁的组分抑制根伸长的分子机理(Yang et al., Plant Cell, 2014; Liu et al., PLoS Genet.2016; Yang et al., EMBO Reports, 2017; Yang et al., Plant Physiol., 2017; Li et al., Plant J. 2021; Xu et al., J. Integr Plant Biol., 2021) ;发现ZmPGP1介导的生长素极性运输导致玉米根尖生长素的匮乏及玉米响应铝胁迫根伸长抑制的新机制(Kong et al., Plant Biotech. J., 2014; Zhang et al., Plant Physiol.,2018; Lv et al., Trends Plant Sci., 2019);揭示了MPK3/6-ARR分子模块介导细胞分裂素信号调控植物盐胁迫条件下通过调控根的生长,协同植物生长与抗逆的平衡机制(Yan et al., EMBO Reports,2021; Yu et al., Trends Plant Sci.,2020);该研究成果不仅是植物抗逆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也是植物激素领域的重要突破和研究进展,部分成果获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一等奖;
(三)系统解析了生长素整合内在发育信号和外在环境信号调控植物可塑性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
发现生长素不仅是介导植物和根际微生物信号互作的重要信号分子,也是植物病原菌通过挟持植物的侧根发生过程完成对植物入侵的重要信号分子(Zhang et al, Mol.Plant., 2019; Kong et al., Cell Reports., 2020; Zhang et al.,J Exp Bot., 2022) ;阐明庇荫条件下PIFs-ARF18介导生长素信号调控植物侧根及庇荫响应的新机制(Jia et al., New Phytologist,2020);发现MPK14-ERF13介导生长素信号调控侧根发生的新通路,该信号通路调控超长链脂肪酸的合成调控侧根的发生(Lv et al., Mol.Plant,2021);阐释了生长素ARF7-LBDs分子模块通过影响细胞壁的结构调控侧根发生的新机制(Zhang et al., PLoS Genet. 2020);发现ARF7介导的生长素信号通过影响生长素的稳态调控植物重力响应过程中下胚轴生长素梯度的建立及重力响应( Zhang et al., J. Integr Plant Biol., 2022) ;解析生长素通过诱导BR信号关键转录因子BZR1入核调控植物下胚轴伸长的分子机理(Yu et al., Science Advances., 2023) ;以上研究不仅是植物激素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与进展,也是生植物生长发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多个工作被专门撰写评论性文章在同期发表。
四、社会服务方面
丁兆军同志始国家基金委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专家,参与撰写“十四五”中国学科发展战略(2020),参与撰写《面向2035的分子设计育种发展战略》(2021);兼任中国中国细胞学会植物器官分会副会长,中国植物学会外事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山东遗传学会副理事长和山东植物学会/山东植物生理学会常务理事,积极参与各级学会的活动;兼任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IF 7.255)副主编,J Inter Plant Biol(IF 8.241),Plant Cell & Environment (IF 8.452)和New Phytologist(IF 10.768)等国家知名杂志编委,Faculty Opinions(原F1000)推荐专家;作为组委会副主席和组委会成员,多次组织和发起国内外学术会议;作为主编撰写“食品安全与人类生活知识有问必答”一书,服务农业乡村振兴。多次走进小学,中学,为小学生及中学生举办科普知识的讲座,通过这些科普知识的教育,使青少年乃至小学生从小感受科技魅力的基础,培养他们对科技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基础科普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以此提高我国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为我国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带领研究生走到田间,和农民学习及咨询,寻找农业生产上存在的问题与难题,并以这些问题与难题为导向,开展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真正做到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伟大号召“把科研成果写在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