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党建之窗

2021年度生命科学学院“两优一先”评选结果

——2021年度生命科学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学院党委事迹

发布日期:2023-03-23

学院党委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学院全体教职员工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师生员工,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坚持政治统领,党建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思想建设为引领,围绕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各项中心工作,立足学院实际,特别是立足搬迁青岛最大院情,加强内部管理机制和制度建设,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为学院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一)履行主体责任,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金钥匙”为指导,带领全院师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新校区建设、整建制搬迁、初期磨合、学院改革、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内部治理、安全稳定、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坚持并完善党委会、党政联席议制度,健全领导班子和民主决策机制,形成集体领导、民主决策、分工负责、协调运行的工作模式。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做到广泛参与、信息公开。

规范人才引进工作程序,严把政治关,做到“凡引必审”。落实党委联系服务师生工作制度,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入职、考核、评优、晋升中,均由所在党支部考察其政治立场、思想素质、师德师风,并给出明确意见。

(二)加强思想引领,坚定理想信念

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强化对党忠诚教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推动“三会一课”和 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落实。每年邀请上级党组织列席督导学院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定并贯彻落实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扎实开展“三严三实”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注重“三全育人”体系建设,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书院导师制度,构建了学生、导师、学工、学院多方联动格局。

(三)狠抓意识形态工作,维护安全稳定

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体系,紧盯招生就业、教学科研、师德师风、学生管理、国际交流合作、实验室安全、校园安全、新生入校、老生返校、师生困难、生活和工作诉求等敏感领域,经常性研判师生群体和高风险领域中存在的敏感性因素、苗头性问题,确保信息畅通,服务到位,管理及时。对师生宗教信仰情况细致摸排,建立台账,工作扎实有效。定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和提醒,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定期检查督导,改革研究生党支部组建模式,发挥实验室安全主体功能。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党建质量

严格落实组织制度,党的组织工作全覆盖。改革支部设置方式,以课题组为单位,打破年级界限进行研究生党支部设置,党建和科研实现时间空间内容有机结合。积极推进“对标争先”计划,不断加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2019年,动物学党支部参加了第二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的全国评选,并被确定为2020年山东大学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近年来,新引进人才在“双带头人”融合方面也展现出可喜势头,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占比超60%。加强支部立项活动,获批学校基层党组织活动立项4项,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3项。利用党建专项经费完善党员活动场所相关配套设施。制定党支部管理考核、党员管理、党费收缴和党员发展等规章制度,提高党务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五)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不断优化政治生态

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加强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监督,将日常提醒作为常规动作。开展经常性的全面从严治党宣传教育,注重发挥正面典型示范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作用。

(六)加强分工协作,推动学院改革发展

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着力破解“两张皮”问题。党政班子实行集体决策、分工协作,分工不分家,共同推进学院各项工作。统筹推进搬迁工作,学校确定我院为搬迁学院后,不等不靠,积极谋划和推进家底摸排、实验室改造、附属设施项目申报和建设、科研用房分配、住宅购买、师生困难解决、离退休人员服务支撑等各项工作;统筹推进学院改革和发展各项工作,聚焦推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人才和队伍建设、科研创新以及落实“强院兴校”和双一流建设任务等方面,积极协调,密切合作,发挥好服组织协调和服务支撑作用。

围绕支部抓党建。大力支持教工党支部举办的学院品牌学术论坛活动,自2017年以来,植物学党支部已成功举办“双一流与青年成长”青年论坛三届、动物学党支部成功举办“鳌山生命+”学术论坛四届、生态学党支部成功举办“鳌山生态论坛”五届,为学院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了课题组间的交流合作,激发了青年教师科研积极性,为党建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的融合提供了思路和平台。

(七)实施文化引领,坚定文化自信

贯彻落实文化引领战略,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制定了《生命科学学院未来5 年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文化引领 安全发展 ”学院文化建设季方案》等文件,积极落实一院一品文化工程,建设学院文化长廊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开展具有生命特色的系列文化活动。大力加强宣传工作,外树形象,内聚人心,彰显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为学院双一流建设凝心聚力。

(八)做好统一战线、群团工作和老干部工作,形成发展合力

指派专人配合统战部做好内部民主党派工作,支持工会完善组织定期开展工作,配齐配强指导教师、遴选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担任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负责人,强化党的具体领导和团的日常指导。关心退休老教师,对老教师丧葬病重等情况,及时探望,及时关怀,委派专人为退休老教师提供服务。

二、坚持改革创新,各项事业不断发展

(一)搬迁青岛继往开来

搬迁青岛校区使学院教学科研条件和育人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教学科研空间实现跨越式更新。通过搬迁,获得实验室建设经费支持2672万元,教学经费新增近2000万元,教学设备实现更新换代,新建人工气候室、温室、动物房包括水生动物实验室等辅助设施建设得到显著提升,近几年仪器设备新增2600余台,新增总值2300余万元,目前学院仪器设备总值已超过1亿元。此外,教师住宅购买工作经过不断努力,实现了购买意愿全覆盖,学生宿舍住宿条件也得到了跨越式提高。硬件的改善使教学科研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师生体验感显著改善,对人才的吸引力明显提高,使学科发展进入新阶段。

(二)队伍建设持续发力

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人才队伍得到了快速发展。2017年至今,引进教师16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青年国家级计划入选者1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齐鲁青年学者5人。入选山东大学荣聘教授3人,特聘教授2人,山东大学杰出青年8人,齐鲁青年学者1人,未来计划学者5人。

(三)学科发展快速推进

已基本构筑起符合研究型平台内涵和特征的学科体系,部分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免疫学、动植物科学、农业科学一直保持在国际ESI排名前1%2017年至今,参与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1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2项、获批国内专利授权36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6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4项,实到科研经费达1亿元,发表SCIEI收录论文238篇,其中一区论文40篇。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山东大学生物学科获得B+的成绩。

(四)立德树人硕果累累

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课程体系改革,完成了本科生培养方案的修订,获批“生物科学”国家一流专业,获批国家一流课程五门,获批“强基计划”人才培养基地,为创新型培养奠定了基础。2017年至今,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项,获得山东大学教学成果奖5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比赛奖项18项,学生参加国际生物学大赛获奖2项,国家级大赛获奖20项,其他省部级大赛获奖32项。

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获得山东大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评比、教师讲课比赛等奖项28项,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以及山东大学先进教育工作者等校级荣誉称号70余人次。毕业生质量得到广泛认可,就业率稳步提升,2020年达到93%

(五)文化建设亮点纷呈

落实一院一品文化项目建设,结合学科特色,塑造富有文化内涵的师生课间休息区、师生交流区、开放图书区等文化建设区域,为师生提供舒适便捷的学习工作环境,普及宣传学院研究前沿成果,彰显出学院充满生命活力和团结进取的独特文化氛围,提高了全院师生精神面貌和向心力、凝聚力。

(六)服务社会深耕细作

依托植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青岛市有关部门探讨建立合作研究机构,重点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新种质新品种培养。依托山东动物学会和山东细胞生物学学会,发挥群众性学术团体的优势,在科学传播及科学普及方面积极拓展,弘扬优秀文化,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生态学科研团队特色,开展植被、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生态规划等方面的研究,为国家生态文明和生态山东、美丽山东的建设起到生态科技支撑作用。

(七)内部治理不断优化

大力实施“强院兴校”行动,科学谋划学院各项改革措施,着力完善学院规范性文件制度程序,努力提升学院内部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大力推进改善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切实维护和谐稳定发展大局,不断提升全院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

综上,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勇担“强院兴校”历史使命,把学院的发展与学校事业、与国家战略社会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以“追求卓越、只争朝夕”的昂扬姿态,加快实现学校“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努力开创学院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