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国际暑期学校简介
为进一步拓宽和提升山东大学在校生(含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学术水平,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与创新潜能,生命科学学院将于2024年7月20日至7月29日举办国际暑期学校。
国际暑期学校紧密围绕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国际前沿和生物技术领域的热点问题,吸引全球范围内的杰出学者前来山东大学,旨在为广大学子搭建一个与国际顶尖学者深入对话、交流思想的学术平台。学生们将有机会与国际同行共同探索学术的边界,汲取国际最新的科研成果,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培育创新精神,共同推动学术研究的进步与发展。
二、报名方式
1.招生对象
暑期学校面向全校生命学科相关的本科生和低年级研究生开放,为保障教学质量,暑期学校计划招收对生命科学前沿有积极探索精神的学员约60-80名。生命科学学院成立招生工作小组,负责资格审查和录取工作。
2.课程形式
本次暑期学校将邀请8—10位活跃在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并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境内外著名学者为授课教师。国际暑期学校以学术讲座、名师微课、分组研讨、参观考察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3.举办方式
本次暑期学校采取线下方式举办,地点位于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4.报名方式
通过邮件申请。申请学生请填写附件申请表(签字后转为PDF电子版),外语水平证明扫描件电子版,专业排名和学分绩点证明电子版,奖励证书扫描件电子版、发表论文PDF电子版材料放在一个文件夹内,文件名命名为:姓名+校区+学院+暑期学校项目,压缩后发送至陈老师邮箱donghua7103@sdu.edu.cn。申请截止时间:2024年7月10日17时整。遴选结果会及时通过邮件通知。
5.费用说明
本项目免收学费,食宿自理。
三、课程专家(持续更新中)
1.Jerry L. Workman教授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斯托瓦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蛋白质复合体修饰染色体以及调控基因表达。领导团队发现的多种组蛋白修饰酶复合体如SAGA,Rpd3S,ATAC,SAS,SESAME等成为表观遗传学领域的热门研究对象,被Nature出版社评价为“基因表达研究的里程碑”。2003年至2009年担任Science杂志编委会成员。现担任Genes Dev, Proc. Natl. Acad. Sci, EMBO Reports, eLife, PLoS Genetics,JMCB等多家国际顶尖杂志副主编或者编委会成员,为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和日本生化协会终身荣誉会员。
2.邓兴旺 教授
美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讲席教授、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耶鲁大学冠名终身教授(Daniel C. Eaton Professor)。1989年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1992年开始在美国耶鲁大学建立实验室,任助理教授;1995年起任该校副教授,2001年起任该校终身正教授。其领导的研究团队迄今在Cell, Science, Nature,PNAS等国际刊物发表300多篇学术论文。2003年成为国际植物分子生物学会Kumho奖的唯一获奖者。
3.饶毅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易鲁道夫/McGovern大脑研究所主任教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中心主任,以及北京中国脑研究所的创始主任。从事于神经发育的分子与细胞基础研究,深入探讨了单个形态发生场中双眼的起源,并发现了Slit蛋白在轴突导向与神经迁移中的化学斥力功能,进一步解析了Slit与趋化性Netrin的信号转导机制。饶教授团队还创新性地发明了化学连接组学方法,并开发出新的遗传资源,用以研究化学连接组(CCT)中基因与细胞的功能,成功操纵化学传递并映射神经回路。其研究跨越果蝇、青蛙、小鼠、大鼠、猴子至人类等多个物种,旨在揭示动物间保守的基本机制与人类特有的机制,为神经科学发展作出杰出贡献。
4.陈晔光教授
南昌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细胞生物学联盟副理事长,亚太细胞生物学组织理事长,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理事长,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Cell Regeneration主编以及Cell Research、Cell Discovery、Open Biology等期刊编委。主要运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技术手段,研究细胞信号转导机制及其生理病理功能,同时利用类器官技术研究肠、胃等成体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机制,并探索癌症等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他的研究成果对深入了解胚胎发育、组织稳态、肿瘤发生发展等过程具有重要借鉴作用。研究成果被引用16000余次,连续多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曾获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等。
5.杨维才教授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际植物有性生殖研究协会执委,Seed Biology主编,《植物学报》和JIPB副主编,Cell Research,Molecular Plant、JGG等杂志编委。主要从事植物生殖发育的分子遗传学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机理。在开花植物雌雄配子体发生、生殖细胞分化、雌雄配子体互作与精子传递、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等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原创性工作,在Nature, Cell, Nature Plant等杂志发表文章100余篇。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3年)和入选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2016年度)。获国际植物有性生殖研究协会杰出服务奖(2008)、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奖章(2016)。
6.张明杰教授
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主要从事神经信号传导及神经细胞极性的建立与维持过程中起调控作用的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方面的研究,其工作对于理解如何构建神经后突触密集层中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及蛋白复合体对细胞极性的调控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为相应的神经系统药物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2011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200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3年获香港裘槎基金会优秀学者奖。
7.徐书华 教授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兼任上海市遗传学会理事长、中国遗传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人类学会常务理事。长期致力于人类群体基因组学研究,发展和运用群体基因组学方法和计算生物学手段,将群体遗传学和分子进化理论应用于适应性演化和疾病发生机制研究;在Nature, Science, Cell,等期刊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100多篇、被引用8000多次。成果入选F1000优秀论文、期刊“亮点论文”、Science,Scientific American等专文报道。曾获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中科院院长奖(导师)、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
8.杨剑 教授
西湖大学教授,主要致力于统计遗传学、基因组学研究,以及人类复杂性状和疾病(如:身高、肥胖、精神分裂和癌症)的大数据分析。曾获得澳大利亚Centenary Institute劳伦斯创新奖(2012年),澳大利亚科学院Ruth Stephens Gani人类遗传学奖章(2015年),澳大利亚总理科学奖(2017年度生命科学奖)。截至2022年10月,总共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所发表的论文共被引用45,000多次。2018至2021年连续四年被列入Clarivate 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9.温子龙教授
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利用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研究造血干细胞的发育和分化以及造血干细胞与微环境的相互作用;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发育和组织特化的调控机理;免疫细胞在器官衰老和组织再生过程的作用及机理;免疫细胞在黑色素细胞瘤发生及转移中的作用及机理。在Science、Cell、Nature Cell Biology等国际主流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他引4000多次。主持香港研究资助局(RGC)科研项目近20项。
生命科学学院
2024年6月25日